詳情描述
目前,我國抗震設計的目標是“小震不壞,中震可修,大震不倒”。即當地震烈度小于設防烈度時,房屋應基本完好;當地震烈度大于設防烈度時,房屋建筑即使產生較大破壞,也應保證不出現即時的垮塌,以使人員能夠有逃生的時間。
我國目前房屋建筑的結構形式主要有:
砌體結構和框架結構,多見于多層建筑, 從抗震性能的角度分析:砌體結構由于由磚、石等砌筑而成,砌塊之間的連接較差,雖然設置了鋼筋混凝土構造柱、圈梁等加強措施,但當遇到強震時,在水平和豎向交替振動作用下,砌塊之間的連接容易被破壞,導致砌體松散,豎向受力構件破壞,建筑物垮塌;相比之下,框架結構能夠提供較為寬敞的使用空間,有利于建筑功能的組織和分割,但其抗側剛度較弱,在強震作用下易出現較大位移,導致結構產生較嚴重破壞,因此也屬抗震不利結構。
鋼筋混凝土剪力墻結構,多用于多高層住宅 .鋼筋混凝土剪力墻結構有較大的抗側剛度,在地震作用下位移較小。經過抗震設計的剪力墻結構,在大震作用下,破壞會局限于門窗洞口處出現裂縫,而即使墻體開裂,各墻肢也可支承樓板,不會發生大規模的垮塌。從日本坂神地震的實例來看,鋼筋混凝土剪力墻結構房屋未出現大的破壞,震害較輕。
框架-剪力墻結構,主要用于公共建筑和多高層建筑框架-剪力墻結構是在框架結構中合適的部位增設剪力墻,在提供滿足功能需要的大空間的同時,由增設的剪力墻提供較大的抗側剛度,提高結構的抗震性能。上述各種結構形式的抗震性能,即指結構在小震和大震下的表現各不相同。總體來說,鋼筋混凝土剪力墻結構和框架-剪力墻結構的抗震性能較好,砌體結構和框架結構的抗震性能相對差一些。
房屋的選址是房屋抗震性能的外部主要條件,初步總結以往地震的經驗和教訓可以發現,遭遇同等強度地震的不同位置的房屋,其抗震性能有所不同。位于地質斷層附近的房屋比其他房屋更易被震塌。我國是一個地震多發國家,發生過破壞性地震的城市占全國城市總數的10%以上。因此,各地今后在房屋建筑設計與施工之前,必須充分重視房屋的選址應遠離地質斷層,防患于未然。
房屋建筑設計與施工質量、房屋裝修是決定房屋抗震性能中受人為影響的兩個因素。在房屋建筑設計中,一般而言,剪力墻結構的抗震性能優于框架結構,框架結構優于磚混結構。在施工質量中,建筑物必須嚴格根據抗震設計規范施工。
居住者在房屋裝修時不得隨意更改房屋結構,尤其是不可隨意更改房屋承重墻等一些關鍵部位,更改結構時應得到專業人士的指導或相關許可,任何擅自改動都有可能降低房屋抗震性能,造成致命隱患。
信息由用戶自行發布,采用請謹慎,我們鼓勵您當面交易。 加固之家網只為傳遞信息,我們不做任何雙方證明,也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。 信息轉載,請標明來源于http://m.chizhounxcs.cn/info-3773.html